煤粉很細,相對表面積很大,能吸附大量空氣,隨時都在進行著氧化。氧化放熱使煤粉溫度升高,氧化加強。如果散熱條件不良,煤粉溫度升高一定程度后,即可能自燃爆炸。
煤粉的爆炸性與許多因素有關,主要的有:
1、揮發(fā)分含量揮發(fā)分高,產(chǎn)生爆炸的可能性大,而對于Vdar<10%的無煙煤,一般可不考慮其爆炸性。
2、煤粉細度煤粉越細,爆炸危險性越大。對于煙煤,當煤粉粒徑大于100um時,幾乎不會發(fā)生爆炸。
3、氣粉混合物濃度危險濃度在(1.2—2.0)之間。在運行中,從便于煤粉輸送及點燃考慮,一般還較難避開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。
4、煤粉沉積制粉系統(tǒng)中的煤粉沉積,往往會因逐漸自燃而成為引爆的火源。
5、氣粉混合物中的氧氣濃度濃度高,爆炸危險性大。在燃用高的褐煤時,往往引入一部分爐煙作干燥劑,也是防止爆炸的措施之一。
6、氣粉混合物流速流速低,煤粉有可能沉積;流速過高可能引起靜電火花。所以氣粉混合物流速過高、過低對防爆都不利。一般氣粉混合物流速控制在16——30m/s之間。
7、氣粉混合物溫度溫度高,爆炸危險性就大。因此,運行中應根據(jù)Vdaf高低,嚴格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。
8、煤粉水分過于干燥的煤粉爆炸危險性大。煤粉水分要根據(jù)揮發(fā)分Vdaf、煤粉貯存與輸送的可靠性以及燃燒的經(jīng)濟性綜合考慮確定。
煤粉著火原因分析?
煤粉燃燒是一個發(fā)光、發(fā)熱的氧化反應,它是以碳為主的單質和化合物與氧氣發(fā)生氧化反應的結果。通常情況下,根據(jù)引起燃燒原因的不同可分為自燃和火源引燃兩種形式,后者又包括了前者的延續(xù)和發(fā)展。我們從燃燒必須的兩個條件,即氧氣和煤粉燃燒所需要達到的著火點,
制粉系統(tǒng)爆炸機理
燃燒是發(fā)熱與發(fā)光的高速化學反應,是可燃元素與氧的化合過程。爆炸是一種特殊的燃燒過程,由于這一更急劇的化學反應所放出的熱量加熱生成的產(chǎn)物,而使壓力上升比正常燃燒要快得多,所以爆炸是一種壓力急劇上升的燃燒過程,它與正常燃燒的區(qū)別就是伴隨著壓力的上升。
1.1爆炸條件
對于可燃性粉塵,在空氣中的濃度很低或很高時,一般是不會發(fā)生爆炸的。既然爆炸是一種特殊燃燒,那么爆炸過程中氧是不可缺少的,因為只有充足的氧才有可能發(fā)生連續(xù)的燃燒。但是可燃粉塵要發(fā)生爆炸只有粉塵濃度和氧是不夠的,還需要有足夠的點燃能,只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有可能發(fā)生爆炸。這三個條件并不是孤立的,它們是互相聯(lián)系的。
1.1.1可燃物濃度
對可燃性粉塵而言,它們的爆炸濃度都有一個上限濃度和下限濃度,即爆炸濃度范圍。可燃物爆炸的濃度范圍與很多因素有關,它一般不是定值,即與煤質、初溫、初壓等因素有關。這里可以把煤粉的爆炸當成可燃性粉塵的爆炸來進行研究,嚴格說來,它不僅只是粉塵的爆炸,確切地說是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。在煤的磨制過程中,煤中的高揮發(fā)性混合物(CH4、H2等)的析出(析出的多少,因煤質而異,Vdaf愈高,析出的就愈高),同時制粉過程中有一定的溫度,煤中的水分、碳和氧會發(fā)生一系列化學反應。
C+H2O=CO↑+H2↑+熱量
2C+O2=CO↑+熱量
煤粉中可燃性氣體含量的多少,對煤粉的爆炸濃度影響很大。
溫度越高,煤粉進行放熱反應速度越快。由于煤具有一定的隔熱性,熱量的散發(fā)可能小于放熱,這樣溫度升高,又進一步促進反應,有可能達到自燃的溫度。
制粉系統(tǒng)中的氧來源于多方面,如干燥劑、還有系統(tǒng)的漏風,輸送煤粉的一次或三次風均會有一定量的氧氣。如果煤粉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不足,即使有很強的點燃能,且可燃質的濃度處于最佳爆炸點,也不可能發(fā)生爆炸。
煤質對爆炸的影響
制粉系統(tǒng)的爆炸與煤質的關系很大,特別是煤的揮發(fā)分的高低對制粉系統(tǒng)的爆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煤的揮發(fā)分越高,制粉過程中可燃性氣體析出的越多。煤質中Vdaf含量不僅能改變煤粉的爆炸特性(改變爆炸壓力和爆炸強度),而且能使煤粉粉塵的爆炸下限明顯下降,爆炸的范圍加寬,即越容易爆,同時它所需要的最低、最小點燃能下降。這些充分說明了煙煤、褐煤比貧煤、無煙煤易爆的原因。
煤中碳元素的著火點很高,而揮發(fā)分氣體的著火點很低,即煤中的揮發(fā)分越高,著火也就越容 易,由于高揮發(fā)分的煤具有易燃的特性,所以它往往是引起爆炸的點火源。
煤中的水分與外界因素關系很大,所以一般不能準確地說多大的水分就易廠來看,對易爆煤,煤的水分大,流動的粘度就大,這就容易積煤或積粉。當然,積粉現(xiàn)象對于高揮發(fā)煤是產(chǎn)生爆炸的危險信號。
煤本身為多孔物質,不僅有隔熱性,且分子內有不飽和鍵,這樣釋放熱量不易排出,熱量積聚
必然提高煤粉溫度,正是由于溫度的上升又加快了放熱反應的進行,同時也加快了可燃性氣體的析出,當溫度達到足以點燃可燃揮發(fā)時,這樣就形成了爆炸的點燃源。
我們知道對一于揮發(fā)分Vdaf>19%的煤質,煤粉可形成易爆的氣粉混合物,即制粉系統(tǒng)中有潛在的爆炸隱患,這就要求我們根據(jù)煤質特性,結合鍋爐爐膛結構及電廠檢修運行等因素,確定出科學的制粉系統(tǒng),以達到磨煤機制粉系統(tǒng)與鍋爐設計的匹配,保證機組的安全、經(jīng)濟運
行。
爆炸部位的分析
燃燒高揮發(fā)分煤的電廠,制粉系統(tǒng)雖然易爆,但不是其任何部位都會爆炸,有的部位多,有的部位少,甚至有的部位從來也不爆。
磨煤機進出口的防爆門爆炸的情況復雜、種類多,在起動、跳閘、停機、切換運行中都有可能發(fā)生。
粗粉分離器本體倒錐體內不可避免地積粉,容易發(fā)生氧化反應,形成自燃,迅速著火,尤其是揮發(fā)分較高的煙煤、褐煤,一旦爆炸后果非常嚴重。細粉分離器本體內煤粉粒度較小,煤粉與氧的接觸面較大,積粉時發(fā)生氧化反應快,當運行人員監(jiān)視不及時,煤粉中還有些雜物,很容易堵住下粉管造成積粉,一般爆后細粉分離器上防爆門全開,嚴重時將整個制粉系統(tǒng)防爆門全震開。
停止制粉系統(tǒng)時,要防止吹掃時間過長,造成停后系統(tǒng)內溫度過高。
煤粉與空氣中的氧長期接觸氧化時,會發(fā)熱使溫度升高,而溫度的升高又會加劇煤粉的進一步氧化,若散熱不良時會使氧化過程不斷加劇,最后使溫度達到煤的燃點而引起煤粉的自燃。
一般說來揮發(fā)分含量VR<10%(無煙煤),是沒有爆炸危險的。而VR>25%的煤粉(如煙煤等),很容易自燃,爆炸的可能性也很大。
煤粉的自燃溫度因煤質不同差別很大。揮發(fā)分越高,煤粉的自燃溫度就愈低,發(fā)生自燃的可能性就愈大。當揮發(fā)分大于35%時,即使在常溫下長時間堆放,煤粉也能發(fā)生自燃。
煤粉越細越容易自燃和爆炸,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較小。例如煙煤粒度大于0.1毫米幾乎不會爆炸。因此,揮發(fā)分大的煤不能磨得過細。
煤粉濃度是影響煤粉爆炸的重要因素。實踐證明,最危險得濃度在1.2-2.0kg/m3,大于或小于該濃度時爆炸的可能性都會減小。在實際運行中一般是很難避免危險濃度的。制粉設備中沉積煤粉的自燃性往往是引爆的火源。氣粉混合物溫度越高,危險性就越大。煤粉爆炸的實質是一個強烈的燃燒過程,是在0.01-0.15s的瞬間大量煤粉突然燃燒產(chǎn)生大量高溫煙氣因急速膨脹而形成的壓力波以及高速向外傳播而產(chǎn)生的很大的沖擊力和聲音。
當制粉系統(tǒng)內爆炸時,表現(xiàn)為系統(tǒng)內壓力驟然升高,使系統(tǒng)遭到了嚴重破壞,火焰噴射到外面,具體表現(xiàn)為:檢查門處有火星;管壁溫度異常升高;煤粉溫度異常升高;制粉系統(tǒng)負壓突然變?yōu)檎龎?爆炸時有響聲,從系統(tǒng)不嚴密處向外冒黑煙,防爆門鼓起或損壞;爐膛內負壓變正壓,燃燒火焰發(fā)暗,嚴重時可能出現(xiàn)火焰跳動或滅火。
磨煤機出口最高允許溫度(℃)
采用空氣干燥 |
| 采用煙氣(空氣)混合干燥 |
|
貧煤 | 褐煤 煙煤 | 褐煤 | 煙煤 |
130 | 70 | 90 | 120 |
磨煤機出口允許最高溫度
磨煤機類型 | 用空氣作干燥劑 | 用煙氣空氣混合作干燥劑 |
風扇磨(直吹式制粉系統(tǒng),在粗粉分離器后的溫度) | 貧煤 ~150℃ 煙煤~130℃ 褐煤和頁巖 ~100℃ | 煙煤 褐煤和頁巖 180~200℃ |
鋼球磨(中儲式制粉系統(tǒng),在磨煤機出口的溫度) | 貧煤 ~130℃ 煙煤、褐煤~70℃ | 煙煤~120℃ 褐煤~90℃ |
中速磨(直吹式制粉系統(tǒng),在分離器后的溫度) | 當可燃基揮發(fā)分V r -12%~40%時:120~70℃ |
將物質在空氣中加熱時,開始并繼續(xù)燃燒的最低溫度叫做燃點。
氮氣雖不是惰性氣體 但它的化學性質并不活潑 并不是惰性氣體才可稱為保護氣 化學性質不活潑的都可以成為保護氣
磨煤機應設有消防介質(惰性氣體、煙氣或水蒸氣)的引入口。中速磨煤機 和直吹式制粉系統(tǒng)的鋼球磨煤機,應配有快速隔斷閥。
緊急停爐后,如在一定時間內不再啟動,應保持最大自然通風量,避免可 燃氣體積聚。
磨煤機緊急停用后,對易著火的燃料(煙煤等)應采取通入惰性氣體或其它 措施,防止積粉自燃。如果鍋爐仍在運行,磨煤機可再啟動,投入點火器或助燃 油槍將磨煤機內積粉排入爐膛燒掉。否則,應在磨煤機冷卻到環(huán)境溫度后,用人 工(或機械)方法將積煤清除。打開磨煤機前應注意檢查有無積粉自燃,清掃時要 小心進行,避免被陰燃煤粉燒傷。對停用時間較長的煤粉倉,也應將積粉抽空。